陈岳琴律师博客
北京六艺至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律师网
首都律师网
北京市司法局
绿家园
中国民商法律网
北京红楼梦源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
法制日报
中国青年报
中国律师
人民法院报

  法硕教育综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校友分论坛一圆满举办
 
法硕教育综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校友分论坛一圆满举办
4月23日下午,为庆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二十周年,“法硕教育综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校友论坛分论坛一在明德法学楼601会议室举行。校友们从“法硕改革的方向与定位”、“法硕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法硕培养与实习实训”、“法硕培养定位与职业规划”四个分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校友主题发言、教师点评和自由发言等三个环节都精彩纷呈。
    分论坛的第一个研讨主题为“法硕改革的方向与定位”,由96级法硕、北京知产学院副院长宋鱼水校友和法学院时延安副院长主持。
    冯玉军教授以“人大法学院法硕培养方案改革2016-2019”为题,详细地阐述了人大法硕培养改革方案的各方面内容:一是优化法律硕士招生比例,提高法本法硕数量,调整招生方向,扩大招生数量;二是借鉴美国的JD和LLM培养方式,增大课程排量,缩短法硕教育时间,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实践部分的教学;三是要降低学位论文占最终成绩的比例,增加实践报告的比例,排课从从按师设课,转变为按生排课,以学生为主体。
    陈岳琴律师事务所所长、法硕校友会荣誉会长陈岳琴校友以“人大法律硕士在中国法制化进程中肩负的使命”为题,强调法硕校友要在社会中实践自己的知识,真知灼见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法学学位和法律实务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法科学生的实习可以从本科二年级就开始。她认为,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法学院的法律硕士,人大法硕理应肩负更多责任。目前我国社会现状和法治现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作为法律人的我们要当仁不让地践行法治,要始终坚持对法治的追求,并不断付诸行动。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坤轮校友以“法学法硕和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设计”为题展开讨论。他首先回顾了人大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发展的历程,展现了法律硕士教育发展所取得的进步。其次他指明了法律硕士的定位,法律硕士教育是职业教育,指向实务型、复合型的人才教育。最后他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高校对于法律硕士的教育不够重视,很难将它与法学硕士等量齐观。他希望进一步明确法律硕士的教育要求,进一步锻炼和培养法律硕士的实务能力。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主任吴革校友则从互联网的视角来分析法硕的培养,他的发言题目为“互联网时代的法律硕士培养”。对互联网有三种态度:一是拒绝、二是尝试、三是拥抱,互联网对人类的意义甚至可以和语言文字于人类的意义相比肩。在当下的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开始信仰法治,因为法治才能给他们带来尊严,才能保障他们的利益。他认为职业法律人应该从一个传统法律人转型为互联网法律人,通过个案来推动法治。
    随后,人大法学院法硕教研中心李元起副教授对以上四位发言人的讲话进行点评,对于冯玉军教授的发言,李元起副教授用“成绩、规划、创新、期待”这四个关键词进行了总结,针对冯玉军教授提出的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表达了对人大法学院未来发展的期待。他总结陈岳琴律师的发言,指出法律人要重视法治,主动践行法治,要有法治追求,并付诸行动。针对刘坤轮教授提到的学制问题,他认为改革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中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特殊情况。李元起副教授也赞扬了吴革律师提出的法律人满怀理想投身法治事业的精神,指出法律硕士不能只重视经济利益,更要有对国家的关切。
    主题二的研讨主题为“法硕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时延安副院长作简要发言,希望法硕校友们为法硕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中国政法大学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副主任袁钢校友以“法律硕士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为题进行主题发言。他认为,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在于:实践教学是教学的环节,又是教学的方法,并且最终形成一种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随后,他从教学情况、师资情况、培养计划三个角度介绍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并指出现有的法硕实践项目十分堪忧。最后他得出了对于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的基本结论:要踏实做好法律诊所教育,进行真正的案例教学,引入校外法律诊所的模式,实现从法学教育到法律教育的转变。
    北京市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于超校友以“法律硕士教育中增设法律援助课程的建议”为题,强调了法律援助的内涵与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当下北京市的刑事辩护率仍然很低的原因:一方面,当事人聘请不起律师;另一方面,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被告知自己有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即使申请,可能也会被婉拒。因此他建议在法律教育中增设法律援助的课程,让每一个法律硕士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学习法律援助知识,有机会参加法律援助。
    2006级法硕校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姜晓妍老师以“法律硕士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题,建议法硕教育开设法律诊所课程,她认为法硕的有些课程设置并不是非常有针对性,对法律硕士的帮助不大。同时她认为对于法硕的学生来说,人文情怀和法治精神同样重要。
    人大法学院法硕教研中心王宗玉副教授对以上发言进行了点评。王宗玉老师充满深情地回顾了自己与法律硕士十多年来的缘分,为自己能够参加今天的活动感到非常高兴。他对于超老师提出的法硕教育设置法律援助课程以及姜晓妍校友提出的设置法律诊所课程等建议予以肯定,认为应该对一些课程的设置做出调整,安排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授课。
    分论坛一的主题三是“法硕培养与实习实训”,该主题由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规范制定研究会秘书长肖宝兴主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惠静校友的发言题目是“法律硕士的培养与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她主要谈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原因,即为什么法律硕士培养和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制度会脱节;二是如何实现法律硕士培养和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她认为脱节的原因有二:一是法律硕士培养目标和培养制度不适配,二是国家对法律硕士的培养缺少一个统一的评估体制。她建议为了实现法律硕士培养和国家法律职业资格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还要继续重申。除此之外,法律硕士的培养也离不开有法律实务经验的老师的教授,应该有计划地引入法硕专职教师、聘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执业人员。
    来自北京鑫诺律师事务所的王延玲校友以“法律硕士学生实习实训与学位论文”为题,建议法硕学生多加阅读最高法院公报和检察院公报。她认为法硕学生在组织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应选取真实案例,选取那些矛盾点多,审判双方都有证据出示的案件。诉讼是律师业务的基础,即使做非诉业务的律师也要重视,不可偏废。
    2014级法硕在校生葛伟强首先对人大法学院重视为法硕提供实习机会、配备强大的师资力量等表示肯定与感谢。其次,他对人大法学院针对法硕的学制设计发表了见解,他认为这样的学制设计比较合理,既有刑法、民法等基础课程,又有法律文书写作等实践课程,民事模拟法庭和刑事模拟法庭也都选取了真实案例,为精心的学制设计感到荣幸。
    人大出版社法律分社副社长郭虹校友以“浅谈我国法律硕士教学改革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为题,分析了以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定位的法律硕士学位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之间天然的联系。同时她认为,目前法硕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在招收法硕学校众多的情况下,各校的课程设置、论文评定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二是在课程设置上部分老师没能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法律硕士的特点进行备课;三是实践环节的效果往往难以保证。
    人大法学院副教授陈璇随后对分主题三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总结,校友们的建议主要是要加强法律硕士教育的实务技能培训导向性,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习培训和学位论文问题,目前的实习培训有流于形式之嫌,建议将学位论文的写作与职业规划联系在一起;二是教学改革和法律职业问题,学生应当在案例分析中进行职业角色带入,从实务的角度思考问题。
    分论坛一的主题四为“法硕培养定位与职业规划”。来自通商律师事务所的王春民校友的发言主题为“法律硕士培养定位与职业规划”,他从一名律师的角度指出法律硕士的培养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避免过多的校外活动,在职业规划方面要根据自己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早进行准备。
    在中伦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王桂香校友从自己13年的从业经历出发,给即将走向职场的法律硕士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要入对行,二是要选择规范的平台做出自己的起点,三是要追随一个值得信赖的领导人。此外,她还提出了法律硕士从业的四个关键词:兴趣、激情、学习、平衡。
    美国华人律师陈文校友介绍了自己多年在美国的律师执业经验,并对美国律师事务所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她指出美国的律所与中国的律所区别在于美国律所更加强调专业性。而美国的华人律所一般规模较小,且客户主体多为华人。华人律师凭借自己双语以及掌握国内法律知识的优势在美国律师行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明校友以“法律硕士培养定位与职业规划”为题,结合自己的检察官与律师的从业经历,饱含深情地告诫在场的在校法律硕士们,法律硕士首先要培养职业能力,其次要树立职业良知,最后要有职业尊重,要学会观察了解社会,而非钻在象牙塔里学习纯粹的理论。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法官陆露校友主要从双导师模式下法官兼职导师作用以及学徒式法硕教育培养模式两个角度谈了自己关于法硕培养定位与职业规划的看法,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意见。
    2013级法硕在校生丁泓序重点提出了自己发现的法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双导师制度的覆盖不完全、就业不公平待遇等,对此主持人肖宝兴都一一做出了回应与解释。
    校友发言期间,法学院院长韩大元也来到了现场,认真聆听了发言的校友们对我院法律硕士教育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频频点头表示鼓励和认可。
    随后人大法学院法硕教研中心副教授胡天龙进行了点评发言,他将以上校友的发言总结深化为十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是法律硕士和美国的法律博士之间有无区别,二是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有无区别,三是法律硕士是否是法学学士的加强版,四是法硕培养的专业化、精细化、专项性问题,五是校友制度建设问题,六是法硕职业能力和尊容的培养,七是法硕教育二十年来发展遇到的困难,八是域外经验的学习与国际性人才的培养,九是如何促进法硕职业发展的多元化,十是如何让实践性导向要求适应教学需要。十个总结将校友们的发言删繁就简,点明了问题核心,赢得了校友们的掌声。
    随后,5分钟的自由发言中,在座校友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与讨论,一些校友也向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从业经历,现场掌声与欢笑声不断,气氛活跃而融洽。
    在论坛的最后,主持人肖宝兴进行了总结发言,再次对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老师和校友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宣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二十周年暨法硕校友论坛分论坛一圆满落下帷幕。聆听了校友们精彩诙谐的发言和切中肯綮的建议,我们有理由相信,我院法律硕士培养机制一定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发展得更好!